来源:祁连山水涵院日期:2025-07-03
盛夏时节,正是科研工作的黄金期。祁连山水涵院(以下简称“水涵院”)的科研工作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全力投入多项科研项目的野外调查工作。面对繁重的科研任务,水涵院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同步推进多个重点科研项目,涵盖生物多样性监测、植被恢复、种质资源保护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等领域,为扎实推动我市“一屏三地”建设贡献科研力量。
《甘肃省2025年生态质量样地监测项目》作为今年的重点项目之一,水涵院需对河西走廊及陇南山地的366个生态质量样地开展系统性监测,项目覆盖森林、草地、湿地、荒漠、城乡、农田六大生态系统。目前,项目组已制定详细实施方案,完成技术培训,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娱乐老虎机的34个草地样地和10个森林样地展开密集调查采样。
《祁连山典型流域生物生境数据采集和报告编制项目》,该项目以黑河干流流域为研究对象,重点监测大野口流域(68 km?)和大堵麻河流域(237 km?)的生物多样性及环境因子。科研人员深入流域腹地,布设红外相机和环境监测设备,对植物、动物及微生物进行系统调查。目前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正在大野口流域开展调查监测。
《北方特色草种质资源驯化选育与祁连山退化草地修复重建关键技术研究应用》,项目组成员深入祁连山腹地肃南县祁丰乡、康乐镇、白银乡开展整村禁牧区和平衡区草原基本情况调查,现已完成4个村200多万亩草场退化情况调查,调查样地20个,取得基本数据600多个,为祁连山草地长期禁牧导致草原严退化提供数据支撑。
《祁连山草地多功能提升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在肃南县马蹄藏族乡和山丹马场,项目组成功筛选出适应高海拔环境的优质草种组合,并在6月完成1000亩草地修复工程,植被覆盖率显著提升。下一步,团队将运用无人机技术开展病虫害防治,进一步扩大修复范围。
科研人员在进行高效固碳树种记录采样。
科研人员正在进行青海云杉生长量和高度调查记录。
《祁连山浅山区高效固碳树种筛选及碳增汇栽培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组在祁连山浅山区,对5种人工林种植模式的碳储量进行采样分析,探索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目前,已采集350份土壤和植物样品,相关检测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尽管科研任务繁重、人手紧张,水涵院通过科学统筹、精准调度,确保了各项研究任务的高效推进。科研人员以脚踏实地的作风和严谨求实的态度,为加力筑牢守好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贡献着智慧和力量。水涵院将持续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为守护祁连山绿水青山注入新动能。(供稿:祁连山水涵院 刘睿明)